近日,上海一家知名超市因闭店清仓,吸引大量市民蜂拥扫货。打着“不计成本,只为变现”的醒目标语,现场人潮涌动,许多消费者抱着淘便宜的心态大量采购商品。不少细心顾客在结账后查看小票时发现了问题:部分商品原价被抬高,折扣后的价格甚至高于日常售价,所谓的“清仓优惠”实则暗藏价格猫腻。
据现场消费者反馈,一些商品标签标示的折扣幅度很大,但实际扫码计价却与宣传不符。例如,某品牌洗护用品原价标为98元,5折后应售49元,但小票显示原价实为68元,折后价34元,看似便宜,可对比其他超市平日促销,同类商品常价仅30元左右。类似情况在生鲜、日用百货等多类商品中出现,引发顾客不满。
超市方面对此解释称,闭店清仓期间系统价格调整可能存在延迟,并承诺对价格误差进行退差处理。但不少消费者质疑,这是否为有意利用“清仓”氛围误导消费。业内人士指出,部分商家在闭店时通过虚高原价、虚假折扣等手段快速变现,消费者需提高警惕,仔细核对商品历史价格和实际折后价。
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当前零售业闭店清仓活动中常见的价格乱象。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,将加强对商超闭店促销行为的监督检查,严禁价格欺诈,维护消费者权益。专家建议,消费者参与此类活动时应保持理性,对比多方价格,保留购物凭证,必要时依法维权。
截至发稿,该超市清仓活动仍在进行,但客流已较初期明显减少。有市民感叹:“本以为捡到便宜,结果还是被‘数据百变’的定价摆了一道。”这场“闭店扫货”热潮,不仅考验商家的诚信,也为消费者上了生动的一课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hanghaibaibian.com/product/255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1-12 16:33:33